【博物之島新訊】英國約維克維京中心穿越考古遺址的多元體驗

維克維京中心展區內設有錢幣小攤,觀眾若花2英鎊購買錢幣,就可以看到工作人員現場演示和講解製作方法,並把錢幣作為紀念品帶回家。(應元宜 攝影)

作者:應元宜(藝文工作者、倫敦聖馬丁學院敘事環境碩士生)

今日提到「沉浸式」展覽體驗,聯想到的多半是新媒體藝術,以視覺動態搭配音效,在展間或封閉式劇場內呈現的展示型態。英國約克的約維克維京中心(Jorvik Viking Centre, JVC)選擇將沉浸體驗與文物展間分開,以類主題樂園的手法,將觀眾拉進考古世界中。

 

維京時代是歐洲各地歷史的重要組成之一,1976年至1981年期間,約克考古信託的考古學家們發掘了埋藏在約克市中心銅門地區,約一千年前的維京人王國「約維克」(Jorvik)的遺跡。今日的約維克維京中心,便是建於當時的考古基地上。

JVC在2017年完成更新,共有三個展區:考古基地展示區、沉浸式維京復原區、與考古研究成果展示區。從入口開始,該中心就利用牆壁上的地層標示、工作人員的服飾與道具等,帶領觀眾走進千年前的維京文化考古遺址。

JVC展間建於地下,遊客由入口走下樓梯,可以透過玻璃地板看到遺址,並透過數位互動裝置、身著維京服裝的工作人員的口頭介紹,認識考古團隊與工作流程。(應元宜 攝影)

不同於多數博物館讓觀眾自由移動、參觀,JVC以「體驗設計」(Experience Design)的概念,策畫單向的參觀動線,讓三個展區共構成系列的參觀體驗。這樣的設計除了凸顯各區特色,有效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也良好地平衡娛樂與教育的目的。

不過此種做法也有缺點,如多數觀眾進入第一展間後就會順著人龍排隊,等著搭乘體驗車,因此,真正完整參觀完聚焦現地遺址區域的人並不多,也有些人進到第二展區才發現無法回頭參觀,略為可惜。 

10世紀的維京部落生活景況究竟是什麼樣子呢?相信對多數民眾來說,就算看到遺址與發掘成果,還是難以想像。因此,JVC的第二展區,便設計了時光之旅(Time Warp),以實景模型、纜車搭配語音導覽的形式,讓觀眾實際穿越由銅門遺址(Coppergate)發掘結果重建而成的維京城市,並且不只看到、聽到當時生活的場景,還能聞到各種複雜的氣味,其難聞的程度可說是展覽體驗的最大亮點。

時光之旅讓觀眾乘坐軌道車,進入960年的約維克,全程約16分鐘,每個位置都配有個人小螢幕和喇叭,會在各場景顯示對應的考古文物說明,也可選擇不同的語言。(應元宜 攝影)

而第三展區則陳列考古發掘文物與研究成果等,為觀眾揭開重建維京城市的依據。例如,場景中的婦女,便是透過骨骼掃描、研究後模擬而成;生活場景中人們吃的食物、使用的器具、配戴的首飾、動畫中採用的語言等。使觀眾在身歷其境體驗維京日常後,能夠與靜態的文物知識拉近距離。

第三展區以主題展示考古文物,讓觀眾在穿過重建場景後,可以仔細檢視時光之旅中提到的文物。(應元宜 攝影)
維京文化特色之一,便是透過海上貿易與掠奪建立財富。如遺址中發掘的絲綢、貝類等,顯示當地的貿易網絡包含中亞、地中海東岸和紅海等地,故時光之旅中也可以聽見古阿拉伯文。(應元宜 攝影)
文物展間以數位互動搭配展示骨骼,讓觀眾可以直接轉動3D數位掃描檔案,了解所有細節。

此外,展場內的服務人員也身兼數職,除了引導觀眾、觀察展場內情況,也會向觀眾介紹展品細節,或演示如何製作錢幣等,提供觀眾與維京文化最「直接」的接觸。

對於維京文化感興趣的觀眾,也可於每年2月參加「約維克維京節」(Jorvik Viking Festival),該活動會以戲劇呈現維京人登陸、侵略的場景,並包含單帆長船競賽、活把遊行等體驗。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料來源: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