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挖掘鮮為人知的偉人故事!林肯總統小屋「悲傷與喪子的思考」特展

林肯總統小屋。門票含導覽費,另有一棟可免費參觀的展示與教育空間。(林肯總統小屋 提供)

作者:何慕凡(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考古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

你是否參觀過偉人紀念館呢?是否對於強調英雄濾鏡的偉人歷史故事感到無趣?

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林肯總統小屋(President Lincoln’s Cottage)原為林肯總統的家園,也是其思考軍事戰略、國家政策的重要場所,《解放奴隸宣言》即是於此撰寫。該館於2008年向公眾開放,並致力於為觀眾呈現具多元視角的林肯總統故事。

園區中全尺寸的林肯總統銅像。相形之下,可見其身高十分修長。(林肯總統小屋 提供)

2020年,身兼執行長的策展人卡莉·霍金斯 (Callie Hawkins ),以「悲傷與喪子的思考」特展(Reflections on Grief and Child Loss),揭開隱於偉大政治家背後的故事。林肯夫婦共育有四個孩子,其中三名早夭,僅有長子活到成年。林肯為喪子之痛罹患憂鬱症,而其妻子瑪麗更在三子夭折後精神崩潰,被送進精神病院療養。

該展以七個主題呈現林肯一家遭遇失去孩子的傷懷,包含「林肯一家」、「我們的故事」、「儀式」、「期望」、「地點」、「記憶」、「改變」,也邀請九個曾歷經喪子的家庭分享其記憶與感受,連結其所經歷的心靈困境,以同理心認識歷史。

展覽開頭便指出世界上有孤兒、鰥夫及寡婦,卻無一詞彙用來定義喪子的父母,這些父母被期望能快速克服悲傷,繼續堅強地生活下去。而這些在無奈中噤聲的創痛,造成我們缺乏對這類經驗的理解。

展覽中的一牆。它詳細紀錄九個家庭失去十二位孩子的故事。(何慕凡 攝影)

這項小型的特展,基本上是以照片、書信、訪談紀錄、物件等所營造的空間,回顧一段段喪子的故事,例如,阿什莉的麻袋,是一位母親在被迫分離前交給她九歲女兒的物品,其後代將這個失落的家庭故事繡於麻袋上,呈現十九世紀被奴役的父母,在孩童夭折或被迫販賣孩童時的悲慘常態。

錯落於展間現代父母的喪子記憶,則以訪談紀錄或故事的形式呈現,與林肯夫婦的經歷相映對照,觀眾可藉這些經歷理解父母們如何面對失去孩子的創傷,又如何療癒。

林肯一家與當代家庭的喪子記憶與感受。(陳佳利 攝影)
左為阿什莉的麻袋,呈現家族的困難歷史記憶;右為林肯總統寫給妻子瑪麗密友的紙條,詢問是否能前來探望因喪子而極度絕望的瑪麗。(何慕凡 攝影)

展覽尾聲,聚焦於面對喪子該如何尋求幫助的議題。觀眾可直接拿取或線上下載的《如何幫助悲傷的人》的字條(To help someone who grieves),或由線上下載,帶領觀眾理解如何陪伴、修復悲傷、梳理情緒、分享經驗。

展廳中央的柳樹裝置是觀眾與本特展的聯結。現場提供葉片形留言條,觀眾可寫上自己的感受或悼念所愛之人,將紙條掛在柳樹裝置上,一同分享或緬懷往事。觀眾也可至展覽網頁上捐款,獲得雷射雕刻文字的葉片留言條,也可掛在展場的柳樹裝置,或自行留作紀念。

 

展覽中的白色柳樹裝置。葉片狀的留言條,有數百觀眾回應的傷痛經驗。(林肯總統小屋 提供 )

同樣曾歷經喪子之痛的策展人霍金斯認為,我們對於歷史人物、事發地點的描述,往往傾向於勝利與成功的正面論述,而忽略其歷經的悲劇與困境。然而,從這些負面經驗觀眾得以窺見偉人們更具人情味的感性面向,也為具有相似經歷的觀眾提供反思與慰藉的空間。

另一方面,林肯總統小屋也重視人權教育的推廣,例如,自2011年開始每年舉行的「學生反對奴隸制」青年教育計畫(Students Opposing Slavery),邀請國際青年參與為期一週的營隊,延續林肯總統反對奴隸制的倡議與行動,提昇青年對現代勞工與人口販運議題的認識。該計畫受到美國博物館協會的肯定,在2016年獲得該協會的卓越計畫設計獎(AAM EdCom)。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訊來源: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