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史博館更新開幕,本次更新拆除原有的庭院圍籬,也回應該館「打開博物館」的更新概念。(黃淥 攝影)
作者:黃淥、謝佳均(文化部博物之島國內外資訊專區編輯室)
歷經五年的整建,國立歷史博物館於2024年2月21日重新開幕。本次更新不僅在空間上除舊佈新,該館更重新挖掘自身歷史,以常設展與其首次執行的公共藝術計畫嘗試敞開歷史的詮釋權,而新加入的兒童創意共學空間也為史博館注入了活潑精神與活力!
公共藝術計畫邀請大眾一同想想歷史!
不同於以往印象中以雕塑或裝置為主的公共藝術作品,史博館「想想歷史公共藝術計畫」,以公眾參與的方式,為公共藝術呈現更具多元觀點的想像。
計畫邀請三位藝術家進行創作,例如,藝術家張紋瑄作品《倒數第二個箱子》與「中華文物箱」對話,與參與者共同思索文物歷史的可能性,再以劇場和展示方式提供觀眾重新定義、理解文物的新視角。
新穎的嘗試也體現在作品的媒材上,例如,藝術家雪克的錄像裝置作品《誰在寫歷史》透過「雪克青少年共創工作坊」與12名高中生一同製作電影,過程包含劇本寫作、電影拍攝等,以電影展開探索自我與記憶的旅程。
而藝術家劉千瑋回收再利用矗立在史博館庭園的「還我河山」石碑,並以其搭配廢棄建材打造的公共座椅製成作品《懷舊是危險的嗎—還我河山》。並轉化其代表戰後反共意識的意涵——「還我河山」何嘗不是一種對自然保護的叩問?為觀眾營造一個新的對話空間。
兒童創意共學空間:探索時間的樂園
另一方面,位於B1的兒童創意共學空間也是本次更新的焦點,該區展覽以歷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時間」為主題,包含八個為不同年齡層設計的單元:「古文物新表情」、「城南這一天」或是「在這裡的時光」等,帶領兒童探索日、月、四季等,從互動展示中體驗時間感知、認識時序。展區也設置親子共學閱讀區,使大小朋友能夠在空間中一齊探索學習。
相遇在歷史中不同面向的「史博館」
史博館是國民政府遷台後建立的第一個國立博物館,也是臺灣近現代藝術運動的重要推手。三樓常設展廳以「在這裡,與大家相遇」為名,含有觀眾與藝術書畫「大家」相遇,史博館也與來訪的「大家」相遇的雙關意義,邀請觀眾一同回顧歷史中的「史博館」。
例如,其重要的「中華文物箱」計畫【註釋1】,呈現史博館參與文化外交政策的角色。或是以藝術作品連結史博館與觀眾記憶,如藝術家涂維政以「我家有珍貴物件」活動,透過工作坊、網路徵集及訪談的方式製作作品《鑑古知來》,使民眾物件進入史博館,成為另類的公眾參與方式。
而位於五樓的「雕築史跡—探索史博建築之美」特展(展期至2024年7月28日)則藉由「修復及再利用工程」卸下的建築材料,微觀其建築構造的精湛工藝,挖掘隱身於於建造痕跡中的故事,回顧史博館的重要里程碑。
史博館至5月17日前皆為優待票40元,兒童創意共學空間無需購票,每日共有4場次。想更瞭解臺灣近現代美術史嗎?歡迎大小朋友一起來參觀!
【註釋1】史博館受政府委託,製作歷代中華文物仿製品,並將展品分類裝箱,輸出海外,在任何大小場地均可舉辦中華文物展。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訊來源: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