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達拉比的作品《 恩赫拉布街,透過書籍的革命,伊朗 1979-1983》關注伊朗革命時代的抗爭。2019 年。(© Hannah Darabi, Polygon Gallery提供)
黃憶欣(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管理碩士、加拿大資深媒體工作者)
提到加拿大西海岸的當代藝術,首先進入多數人腦海中的可能是溫哥華美術館(VAG)。然而,長久以來受限於歷史建築,令其難以靈活應對多樣化的作品;反觀位於北溫哥華的Polygon美術館,它與溫哥華市中心隔海對望,坐擁銜接海天區域的關鍵地點,具備適應社會變革的靈活條件。
Polygon美術館的前身為圖像美術館(Presentation House Gallery),曾是加拿大西岸最大的非營利攝影美術館。直至2014年,得力於開發商Polygon Homes和以該集團創辦人為名的藝術基金會Audain Foundation的捐款,從而改建為嶄新的地標型建築,並於2017年向公眾開放。
更新後展覽空間擴大為 25,000平方呎,該館得以擴展原先只以攝影為主的展覽方向,並不再受到場地限制而廣納多元媒材,新生代藝術家有機會更大膽提案。展覽主題推陳出新,例如,女性議題、原住民族、環保、非裔和次文化等,毋須在古典或現代間徘徊。沒有太多歷史包袱, Polygon美術館也以全方位的視角,將視覺藝術轉化為與觀眾對話議題的錨點。
以「來自誹謗的烙印」(From Slander’s Brand)特展為例【註釋1】,受邀的三位藝術家透過藝術作品回應「難以言喻的事件」,分別以不同的視覺技法探討自身所觀察、經驗的時代變革與創傷。
其中,伊朗藝術家漢娜·達拉比(Hannah Darabi)的作品《 恩赫拉布街,透過書籍進行的革命,伊朗 1979-1983》( Enghelab Street, a Revolution Through Books, Iran 1979-1983),以紀實攝影、雜誌、檔案,回顧伊朗從言論自由到宗教獨裁的轉變,並重新檢視革命者與政府間的關係。
而以大型圖書紀錄伊拉克戰史的瑞秋·赫杜里(Rachel Khedoori),以《無題-伊拉克圖書計畫,2008至2010 》(Untitled – Iraq Book Project 2008 to 2010 )將 2003 年 3 月 18 日伊拉克戰爭開始後,連續六年相關的新聞報導製成大型書籍,呈現大眾在不同時間與地點對戰爭的看法,然而這類困難歷史事件背後的影響實難以完整紀錄。
溫哥華藝術家羅恩·泰拉達(Ron Terada)則著眼於網路新聞資訊氾濫帶來的恐慌,作品名稱《TL; DR》來自網路用語「too long; didn’t read」縮寫,隱含嘲諷現代人無意識吸收網路資訊的弔詭。作品蒐集美國地區的新聞頭條做成警世標語,如Covid-19 lockdown、Black Lives Matter等,以巨型的新聞字體遍佈展間,象徵具有新聞權威的聲音。
該館將社會議題透過視覺藝術的形式帶入大眾的視野中,作品於同一展間各自獨與對話,或互相見證、互相批判,引起觀者提問或反思,既是歷史,也是藝術。
值得注意的是,Polygon美術館亦十分重視觀眾與美術館的互動。該館於每個月第一個週三舉行「在畫廊見我」(Meet Me at the Gallery)為高齡觀眾提供導覽、工作坊。而每個月的第一個週末是「孩子優先」(Kids First)以特展為5-12歲設計的導覽,以及藝術創作體驗活動等,嘗試拉近社區與當代藝術的距離。
其新特展「天鵝絨恐怖主義:暴動小貓的俄羅斯」 (Velvet Terrorism: Pussy Riot’s Russia)定於2024年3月22日開幕。該展屬於加拿大西部重要攝影節「捕捉攝影節」(Capture Photography Festival)展覽計畫之一,紀錄俄羅斯藝術團體「暴動小貓」以行為藝術挑釁俄羅斯政府日益獨裁的反動與倡議。
【註釋1】「來自誹謗的烙印」(From Slander’s Brand)主題取自「歷史之父」希羅多德(Herodotus)的墓誌銘,紀錄他由於批判而被流放的片段:「出生於多里安,逃離誹謗的烙印,在圖里亞建立新的家鄉」(A Dorian born, who fled from Slander’s brand/ And made in Thuria his new native land.)。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訊來源: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