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美術館於今(2023)年4月開放第一期戶外園區、藝術街坊、圓頂藝術空間等。(新北市美術館 授權)
作者:楊晴雯(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研究發展組助理研究員)、林琮穎(國立臺灣博物館展示企劃組計畫助理)
座落於鶯歌,由姚仁喜建築師操刀設計的新北市美術館(下簡稱新美館),經歷數年籌備,於2023年4月迎來了第一階段開放。
呼應當前美術館轉型風潮,新美館以全民美術館為宗旨,期待成為一個串聯社會,提供全民學習的場域,跳脫以往充滿距離感的藝術殿堂形象,轉而強調人人皆可親近、欣賞藝術。
為開館做準備!籌備處培養潛在觀眾群
籌備期間,新美館以各式研究、展演、推廣活動,積極與在地居民及潛在觀眾建立關係。如去年推出的情境式問卷,將前置型觀眾調查轉化為問答互動,試圖了解民眾對美術館的想像,並勾勒觀眾群像,為開館後的營運策略提供參照。
此外,館方也建置藝術行動巴士,至新北市多地巡迴,讓民眾不需要進到美術館,即可認識典藏、體驗藝術。而2021年展開的「穿越新北」計畫,規劃講座、走讀、工作坊等活動,梳理及探討新北市的藝術史、生態、文化產業等議題,引領大眾以多元視角認識地方性,今年也將以「複調城市」為題,和在地的多樣人文地貌開展對話。
如何參與及共創?開園系列展演活動
相比都市中心的美術館,新美館擁有近10公頃的園區,首波開園活動立基於腹地廣袤的優勢,規劃一系列展覽、市集、導覽、小旅行、實境解謎等,可見新美館利用多樣途徑觸及大眾的企圖。
在一樓藝術街坊區域,由數十位跨域創作者以「做圓 Making Circle」為主題推動藝術實驗。其中,德國藝術家Karina Smigla-Bobinski的作品〈ADA〉,鼓勵觀眾進入純白空間,與裝設300枝炭筆的巨大透明塑膠球互動。筆者觀察,有許多親子投入其中,當空間中圖案越趨繁複,參與者也正與藝術家共同創作。
【博物之島新訊】來創作實驗場「洞」一動!臺灣兒童藝術基地盛大開幕
圓頂藝術空間的「新朋友New Friends」展覽,則強調沉浸式的多感官體驗。如揉合藝術與科技的作品〈ID〉,觀眾可將繪製作品掃描,上傳至由新北市特色地景與觀眾創作共築而成的虛擬投影城市,並與之產生互動。
寬敞園區也設有多件公共藝術作品,例如:由多位藝術家採集鶯歌、三峽地區的產業、地景、風土元素,並以聲音形式創作〈聲紋〉。觀眾可漫步園區,尋找7處〈聲紋〉點位並掃描QR code,以聆聽去構築對周遭地域與景物的認識。
面對在地與全民,新美館的挑戰與展望
在第二波美術館浪潮下成立的新美館,雖主要館舍軟硬體仍在籌建階段,正式開園後即吸引大批人潮。但新美館如何將其轉化為將來的觀眾群?開館後,館方又會在地方扮演何種角色?如何以新北市為核心,建構與串聯全臺的藝術網絡,並與國際連結呢?新美館的成立為新北市帶來了嶄新可能性,期許未來新美館能如其使命所述「成為結合新北市相關藝術文化、自然生態與地方產業特色的北臺灣重要藝文地標。」
執行編輯:郭冠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