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漫步彩虹之上:丹麥奧胡斯藝術博物館「裝置藝術」放大絕!

丹麥奧胡斯藝術博物館巨型裝置藝術,高空彩虹長廊《你的彩虹全景(Your rainbow panorama)》。(Photo by Henk Bekker, CC BY-NC-SA 2.0, on Flick)

作者:羅苡瑄(旅居歐洲之平面設計師)

對於「裝置藝術」,你有什麼想像?是臺北101前的LOVE雕塑作品、重返瀨戶內海直島的草間彌生巨型圓點大南瓜,或法國藝術家杜象名為《噴泉》的小便斗?丹麥奧胡斯藝術博物館(ARoS Aarhus Kunstmuseum,下簡稱ARoS美術館)挑戰大眾對裝置藝術的認知,讓觀眾親身「走入」各種型態的裝置藝術之中,用五感顛覆想像!

超過160年歷史,並於2004年重新開幕的丹麥奧胡斯藝術博物館(ARoS Aarhus Kunstmuseum),由丹麥SHL建築事務所設計全新館舍。(© ARoS Aarhus Kunstmuseum)

 

不可錯過!米其林旅行指南二星推薦

位於丹麥日德蘭半島東邊的奧胡斯(Århus),是丹麥第二大城市和主要的港口,ARoS美術館成立於1859年,引用奧爾胡斯市的古丹麥語名字Áros為名。2004年4月該館重新開幕,由丹麥建築師Schmidt、Hammer、Lassen共同創立之SHL建築事務設計,共10層樓高、總建築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是現今北歐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之一。

ARoS美術館主要收藏丹麥黃金時期[註1]至今之藝術作品,平均每兩年籌劃一次企劃展覽,邀請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展演、講座。除此之外,館方也勇於突破傳統作法,典藏創新型式的藝術作品,如2001年收購的澳洲超寫實雕塑家Ron Mueck巨大作品《男孩(Boy)》加拿大聲音藝術家Janet Cardiff、Georges Bures Miller的《怪異之道(Something Strange This Way)》。ARoS美術館將自我定位為國際專業領航者之一,除了博物館藝文活動、亦擁有獨立出版社,每年超過50萬名觀眾蒞臨參訪,並榮獲米其林旅遊指南二星級推薦。

澳洲超寫實雕塑家Ron Mueck的巨大作品《男孩(Boy)》。(© ARoS Aarhus Kunstmuseum)

 

走上彩虹?長達150公尺的高空彩色走廊

2011年,知名丹麥暨冰島藝術家Olafur Eliasson在ARoS美術館屋頂完成巨型藝術裝置《你的彩虹全景(Your rainbow panorama)》。斥資6000萬丹麥克朗(台幣26億)打造一座由各色玻璃建成、長達150公尺、寬約3公尺、總直徑52公尺的巨型圓弧彩虹步道。搭配夜晚的燈光設計,在城市中閃閃發光。

當觀眾行走在作品內部,360度漸變的彩色玻璃中可欣賞不同城市風景,產生虛實模糊的奇幻空間感受。(© ARoS Aarhus Kunstmuseum)

 

當觀眾在50公尺高空360度欣賞市景,漸變的色彩玻璃帶來獨特的氣氛與視野,就像是各自獨立的宇宙;行走其中彷彿模糊了內部與外部的空間,讓人疑惑這究竟是身處於一個巨型裝置藝術、亦或建築的一部分?如此衝突且不確定的微妙感受,正是藝術家的目的之一。

 

房間=獨立世界:裝置藝術常設展

在ARoS美術館地下一樓(Level 0)「裝置藝術常設展(Installation art)」,黑暗狹長的走廊上,每一扇門後均為一個獨立的世界。館方特別邀請多位藝術家設計獨立空間,將房間打造成觀眾可透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親身體驗藝術家想傳達的每個故事。

Janet Cardiff與Georges Bures Miller的作品《暴雨之房(Storm Room)》,將空間模擬佈置成日本廢棄的牙醫診所,看似空曠靜謐,走入其中卻發現日光燈閃爍不止、狂風暴雨與雷鳴在耳邊作響,產生令人壓迫的感受。若多走兩步來到另一個空間,Pipilotti Rist作品《鄰居家黎明時分(Dawn Hours in the Neighbour’s House)》則呈現截然不同的氛圍。這裡看似是美國鄉間民房,觀眾可以坐在鬆軟沙發上端詳房內物品、注視電視的畫面、欣賞窗外日出,搭配耳邊傳來美式民謠,彷彿正悠然自在的在鄰居家作客,忘卻自己其實身處於美術館之中。

作品《暴雨之房(Storm Room)》房間佈置為日本廢棄牙醫診所,透過閃爍的光線和暴風雨聲,讓觀眾感受其中詭譎氛圍。(Photo by 羅苡瑄)

 

其中,最具代表性作品為Michael Elmgreen和Ingar Dragset的《為時已晚(Too Late)》。這個房間完美復刻了一場已經結束的派對,觀眾彷彿遲到的友人,匆匆趕到時發現鏡球已被丟棄在地,最後一首歌曲沒有靈魂的重複播放。房間中佈滿派對發生的細節,從霓虹燈酒吧、DJ台、迷幻鏡子,以及殘餘空杯、破酒瓶與裝滿煙頭的煙灰缸,曲終人散的景象讓觀眾不禁猜想:「我錯過了什麼?這場派對究竟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呢?」。這項作品表達包容與排斥、幽默與憂鬱之間的複雜情緒,看似諷刺的景象背後,隱藏著對當代文化的批判審視,現代社會過度消費的慶祝型態以及人類對融入社會的渴望,值得你我省思。

Michael Elmgreen和Ingar Dragset的《為時已晚(Too Late)》,空間打造如同散場的派對,酒吧、DJ台、空杯子、破酒瓶、還有裝滿煙頭的煙灰缸等細節滿滿,引人深思。(Photo by 羅苡瑄)
《為時已晚(Too Late )》打造了一場已經結束的派對,每一個觀眾都是遲來的嘉賓,體驗已錯過派對的悵然情緒。(Photo by 羅苡瑄)

 

如今藝術擁有多種型態,「裝置藝術」也不再侷限立體作品,從讓人行走其中的巨型裝置,到沈浸式體驗的獨立空間,丹麥ARoS美術館用創新手法挑戰觀眾印象,讓藝術體驗有更多元的可能性!

 

執行編輯:郭冠廷


註釋1:丹麥黃金時期主要於19世紀上半,當時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雖然遭受多個國家危難(皇宮大火、戰爭侵襲、國家破產),但藝術在德國浪漫主義的催化下,丹麥進入了全新的文化藝術創造力鼎盛時期。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