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於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的額爾金大理石(Elgin Marbles,即古希臘帕德嫩神廟雕塑殘骸)。(© Andrew Dunn, via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2.0)
作者:林桂甄(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研究生)
2023年初,希臘文化與體育部拒絕了英國將額爾金大理石(Elgin Marbles,即古希臘帕德嫩神廟雕塑殘骸)「永久租借」給雅典的提議。希臘擔心如果達成租貸協議,可能會有「間接承認藏品所有權屬於英國」的風險,同時再次呼籲大英博物館盡快歸還館內的額爾金大理石。
另一方面,法國布朗利河岸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於今年2月初宣布,將正式歸還象牙海岸共和國一個重達940磅的木鼓,成為博物館文物返還的新進度[註1]。但所有的返還決定,真的都這麼完美嗎?
文物返還,如此困難?
2018年,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表示會毫不拖延地歸還來自非洲的文物,自此文物返還議題在歐洲、乃至世界各地造成轟動,引起諸多討論。本次額爾金大理石事件,對比2022年由德國成功返鄉的奈及利亞貝寧青銅器(Benin Bronzes)案例,探究英國與德國的不同反應,是否歸還文物就是最正確的選擇,抑或背後隱藏不為人知的故事?
法律與立場均窒礙難行:在英希臘文物困境
1963年大英博物館法案(The British Museum Act 1963)[註2]使大英博物館面對歸還問題時都抱持「雖固執但仍『成功堅守』」的態度。但在2021年,一度傳出大英博物館主席奧斯本(George Osborne)與希臘總理針對文物返還進行秘密會談。然而2022年12月,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表明沒有計畫修改與大英博物館相關的法律,且政府對文物返還的立場並未改變,「但是可以將部分藏品『借』給希臘展示」,同時大英館方也跟進表示他們不會拆除館內的偉大藏品[註3]。
有趣的是,梵蒂岡隨後在2022年底表示,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已決定將三件典藏於梵蒂岡博物館(Musei Vaticani)的帕德嫩神廟雕塑,正式歸還給希臘,反映教皇「追隨普世真理之路的真誠渴望」(sincere desire to follow in the ecumenical path of truth)[註4]。
去殖民或血腥金屬?德國貝寧青銅器的返鄉辯論
來自貝寧王國的貝寧青銅器(Benin Bronzes),於1897年作為英國王室掠奪的藝術品來到歐洲,並進入國際藝術品貿易市場,它們至今依舊流落在奈及利亞境外,成為一種殖民歷史的標誌。
自從奈及利亞的貝寧對話小組(Benin Dialogue Group)成立後,各地的博物館都開始歸還文物,貝寧青銅器也能以借展方式繼續留在歐洲,彷彿已達到暫時的平衡。但2022年底,德國博物館正式交還貝寧青銅器於奈及利亞的決定,除了獲得掌聲之外,竟也出現不同的評論。
跳脫白人世界觀!如何創造多元對話空間?洪堡論壇民族學展區的嘗試
就在德國交還青銅器後,一篇於柏林報刊載的文章引述了對文物返還的新看法[註5]。位於紐約的文物返還研究小組(Restitution Study Group)批評,德國不該將文物全數歸還奈及利亞,並指出貝寧王國在16世紀時也參與洲際奴隸貿易,就某方面來說,貝寧青銅器是一種「血腥金屬」[同註5];而瑞士學者Brigitta Hauser-Schäublin也持類似觀點,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德國政客努力掩蓋了貝寧青銅器背後的血腥歷史。這些青銅器是靠著堆積如山的屍體和裝滿奴隸的船,才得以出現」[註6]。同時,Hauser-Schäublin認為德國決定要歸還文物的速度「出奇地快」,懷疑德國與奈及利亞於能源行業的商業往來,是一切的催化劑。且不論這些學者的言論是否過於武斷,都讓這個看似成功的文物返還故事增添了爭議成分。
文物返還的未來,走向何方?
隨著文物返還議題一路發展,除了廣大支持者外,也開始出現不一樣的聲音。就上述案例而言,筆者僅提供另一種思路,至於文物返還到底是對是錯,還有待眾人進一步討論。然而,政府或博物館方均應深入並擴大研究殖民政權及其歷史,以避免單純為了彌補過錯而進行歸還,否則可能讓富有文化及教育意涵的事件淪為一場政治作秀。
執行編輯:郭冠廷
註釋:
- 註釋1:French Museum Will Return ‘Talking Drum’ to Ivory Coast
- 註釋2:參照法案正文第3點Keeping and inspection of collections
- 註釋3:秘密會談及英國官方的回應均為英國衛報引述自希臘taNea日報的消息。
- 註釋4:梵蒂岡也稱這一舉動是教宗向雅典和希臘東正教大主教伊羅尼莫斯二世(His Beatitude Ieronymos II)的「捐贈」。
- 註釋5:文中作者整理了對於文物返還的反對意見,諸如歸還文物的行徑是否符合歷史正義與道德義務等,礙於篇幅所限,請有興趣的讀者閱讀下列文章。
- 註釋6:該文於2023年1月發表在法蘭克福匯報(FAZ)的時事評論欄中。
參考資料:
- BBC,2022。大英博物館古希臘神廟雕塑的前世今生與歸還故土爭議。BBC NEWS。
- 王欣翮,2022。貝寧銅器身後的掠奪歷史與傷痕。《典藏ARTouch》。
- ARTOUCH編輯部,2021。文物歸還運動:跟上德國腳步,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宣布歸還三件貝南青銅器。《典藏ARTouch》。
- Harry Nutt, 2023. Benin-Bronzen: Rückgabe von Raubkunst und das böse Wort Doppelmoral. Berliner Zeitung.
- Molly Enking, 2022. Pope Francis Will Return Parthenon Sculptures to Greece. Smithsonian Magazine.
延伸閱讀:
- 【博物之島新訊】回家,要一個世紀:奧克蘭博物館歸還瓦魯孟古族文物
- 【博物之島專文】正視讓人不安的歷史:倫敦衛爾康博物館關閉「藥師(the Medicine Man)」常設展
- 【博物之島專文】在歷史重鎮內打造新形態民族學博物館 —柏林洪堡論壇的華麗變身
- 【博物之島新訊】跳脫白人世界觀!如何創造多元對話空間?洪堡論壇民族學展區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