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永續性與健康福祉」。(photo by ICOM)
編譯報導:博物之島特約記者戴映萱、博物之島編輯室
本文編譯自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官網,2023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永續性與健康福祉」(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強調博物館如何作為促進永續發展的關鍵角色,並為人們與社區帶來正面影響!
本專欄將於4、5月推出「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報導」,探討後疫情時代對身心健康的重視,和氣候、土地如何永續經營的未來展望。
博物館是促進身心健康和社區持續發展的關鍵角色!可以通過研究、教育、展覽、社區參與等多種方式,進行實踐。如:支持氣候變遷的社會運動、培育社群的包容性,到消除社會孤立(social isolation)、改善心理健康等,期待能共同創造永續性的未來。
自2020年起,博物館便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策略夥伴。在2023年度,博物館日重點關注以下三個SDGs目標:
(一)全球的健康與福祉(Global Health and Wellbeing):
致力於確保並促進各年齡層人們的健康生活,特別關注心理健康和社會孤立議題。
積極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遷及其影響,在北半球採取低碳做法,在南半球採取碳排放的減緩策略。
保護、恢復和促進陸地生態系統的永續利用(sustainable use),擴大少數族群領導人的影響力,並提高「喪失生物多樣性之嚴重性」的警覺心。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高漲,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紛紛從不同角度,探討博物館對永續發展的作用。展覽主題多圍繞在氣候危機,並增加提倡環保意識,同時在展場設計上別出心裁,如:推廣使用自然再生材料,以貫徹永續性的精神;教育方面,許多博物館也透過五花八門的互動教育活動,帶領觀眾預想一個沒有浪費、且能永續發展的未來。
如何在博物館實踐綠色理念?慈濟環保願行館的藝術環保教育和社區參與
順應全球趨勢,今年博物館日聚焦在永續性與健康福祉,同時響應了去年底在埃及舉辦的COP27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期望藉由串聯世界各地博物館,增加大眾對永續發展的認識,持續發揮博物館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正面貢獻。
執行編輯:郭冠廷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 【博物之島新訊】通往更永續的未來:當博物館邁向淨零排放之路
- 【博物之島新訊】博物館如何回應氣候變遷?印度IMACC倡議看見氣候危機新希望
- 【博物之島新訊】警示or破壞?以氣候正義之名攻擊博物館珍藏品
- 【博物之島新訊】塑膠的未來在何處?「塑膠:重塑我們的世界」特展提供新思路
- 【博物之島新訊】如何在博物館實踐綠色理念?慈濟環保願行館的藝術環保教育和社區參與
- 【博物之島新訊】以史為鏡:考古學的21世紀永續實踐
- 【博物之島新訊】鱷魚皮包的眼淚?現代動物園以展示啟發生態永續精神
- 【博物之島新訊】失智者的音樂饗宴!國家交響樂團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推出「音樂會處方箋」
- 【博物之島新訊】「廢物時代」設計能做什麼?倫敦設計博物館預見零浪費的未來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