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沒有月經與陰道,哪來80億人類:博物館為女性生理平權吶喊!

全球首間月經博物館在2022年6月30日正式開幕,座落臺北市大同區。2樓展場以帶著暈染效果的紅色背景,搭配月經相關問題、生理現象與心情,引導觀眾進入月經的世界。(張慈安 攝影)

作者:張慈安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組研究助理

世界上有一半的人擁有月經,作為自然生理現象,月經卻長期飽受禁忌污名;陰道與陰唇等女性生殖器官,更被大眾噤聲和忌諱。究竟,當代的博物館如何破除迷思、推動女性生理平權?

 

臺灣小紅厝,呈現你我的月經日常

全球第一個月經博物館在2022年6月30日正式開幕,座落臺北市大同區,小紅厝月經博物館由非營利組織「小紅帽WITH RED」(社團法人全球小紅帽協會)創辦,致力實現「月經平權」的社會倡議。館內不僅展示生理、心理、藝術與社會的月經議題,也不定期舉辦各式活動,透過交流與溝通,讓月經不再被刻意隱蔽,而是積極正面的生命能量!

月經博物館入口處有可愛的血滴娃娃。(張慈安 攝影)

 

月經博物館建築改造自老透天厝,面積小巧,以紅與白作為博物館整體的色彩基調。門口板凳上,面帶微笑的可愛血滴造型娃娃,歡迎大家來一探究竟。走入館內,1樓「月經聚落」展示館所的成立使命、月經生理知識及特展內容,紅色的大樹後面是一整面彩繪各式外陰部的洗手台創作《生來綻放》,呈現女性天生百態的外陰部模樣。館內也有免費提供女性生理用品的友善廁所,搭配「月經行動」計畫說明,包含:協助弱勢青少女個案服務、打造校園及公共場域月經友善空間的「幫你留一份」及「月經友善地圖」等,讓觀眾瞭解正確的生理知識之外,共同促進「月經平權」社會。

「月經聚落」展場。(張慈安 攝影)
由小紅帽團隊繪製各式各種的外陰部創作《生來綻放》,呈現女性自然生理結構。(張慈安 攝影)

 

爬上樓梯,觀眾可進入2樓展區「我們都曾住過的子宮」。經由月經現象牆的引導,探索兩個社會議題:一是因經濟拮据,導致無法取得適當生理用品,造成身心負面影響的「月經貧窮」;其二為因月經負面刻版印象,造成社會對女性不平等待遇的「月經汙名化」。搭配月經教材和用品展示、不同世代的月經經驗分享,加強大眾對「月經」及相關社會現象的認識與正向態度,整體而言,月經博物館十分適合三五好友結伴參觀,也是家庭親子活動的好選項。

「我們都曾住過的子宮」展場。(張慈安 攝影)

 

英國陰道博物館,打破女性生理迷思

無獨有偶,位於英國倫敦的「陰道博物館(Vagina Museum)」,也以女性生理為主題。該館由Florence Schechter女士於2019年成立,常設展「陰道始末(From A to V)」透過解剖學、健康、外陰多樣性及行動主義四大主題,讓觀眾理解「陰道」和女性生殖生理的自然現象,破除迷思與誤解。當前特展「月經簡史(Periods: A Brief History)」,則探索歷史上關於「月經」的文化信仰,這些信仰又如何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藉由展覽,希望人人能以健康自信的態度面對與討論相關議題,共同實現平等的多元社會。

英國陰道博物館入口處。(Credit: Vagina Museum)
陰道博物館舊址時特展「Muff Busters:Vagina Myths and How To Fight Them」的模型展品,以沾血的月亮杯與衛生棉條說明月經並不骯髒,它就只是個非常正常的生理現象!該展品在新址也有展出,但展場規劃有所調整。(Credit: Vagina Museum)

 

 

不論月經博物館或陰道博物館,皆透過正視女性自然生理結構,爭取同樣身為「人」的平等對待,期待你我的持續努力,真正落實平權社會。

 

執行編輯:郭冠廷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