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對美的崇拜,是真理還是邪教?倫敦Wellcome Collection重新探索「美」的歷史與想像

在疫情期間種族歧視的經驗讓藝術家Xu Yang利用自畫像進行自我療癒,重建自我認同和重新思考「美」的定義。Perhaps We are All Fiction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2021, Xu Yang。(Robin Niedojadlo 攝影)

作者:王貝羽(曼徹斯特城市大學當代策展學碩士)

2023年10月Wellcome Collection推出「美的崇拜」特展(The Cult of Beauty),透過歷史文物、圖畫、錄像及當代藝術創作,帶領觀眾認識不同時代、文化、群體所呈現的各式樣貌及美的定義。從古至今,人們對於美的追求從未止息,美的概念與追求也產生了許多爭論,因此展覽名稱中Cult除了有崇拜的意思,還隱含了近似信仰邪教般的追隨的意涵。

西元五世紀前開始出現的雕像自17世紀起成為了人們心中男性及女性體態的理想樣貌。(Robin Niedojadlo 攝影)
Mayi’s Physiognomy《麻衣相法》,1886。 (Robin Niedojadlo 攝影)

審美標準隨著地區、文化、信仰的不同而異。在展區「美的理想」中透過書籍文獻,從文化及歷史層面認識人們是如何形塑美的理想標準。例如,以面部特徵來解讀性格及氣韻的面相學,透過展示宋代麻衣道者所著的《麻衣相法》,及1536年出版廣傳於歐洲各地的德國面相書(Physiognomiae et chiromantiae compendium)呈現跨越東西方文化,人們對於外在樣貌的追求與迷信。

展示美容產品和工具互動區,反映化妝品在材料、設計和技術方面的歷史。(Wellcome Collection 授權)

第二展區「美的產業」從產品創研發歷史到商業化發展,呈現製藥學及醫學療程是如何發展成現今與美相關的各式產業,並探討這些產業如何影響我們與自己的身體、形象、個人自主權的關係。展區中觀眾可見適合各種膚色的粉底液、適合不同身型的緊身束腹及胸衣等,也展示梳理鬍子的產品,藉此傳達當代追求美更具多元種族、性別的特質。另一方面,展區中另設有美容產品和工具觸摸區,讓觀眾透過觸摸,感受化妝品在材料、設計和技術方面的轉變。

(Almost) all of my dead mother’s beautiful things,Narcissister,2023。(Robin Niedojadlo 攝影)

最後一區「顛覆美」則邀請三位藝術家為此主題進行創作,呈現關於當代對於「美」反思,例如,Narcissister的作品(Almost) all of my dead mother’s beautiful things,透過這件高達三公尺的裝置具象化藝術家的母親試圖加諸於作者身上的標籤及其所帶來的壓力,從而引發觀眾省思美的追求如何成為一種單一標準及審美焦慮。

Beauty Sensorium,Renaissance Goo x Baum & Leahy ,2023。(Robin Niedojadlo 攝影)

或是作品Beauty Sensorium,展覽團隊透過這件大型裝置,重現1562年義大利化妝品調製公式中的香氣,邀請觀眾觸摸、聞嗅,也藉此再現文藝復興時期尤太婦女自製化妝品的歷史。

Xcessive Aesthetics 數位裝置作品,影片對虛擬世界中的美麗理想進行了社會評論。(Wellcome Collection 授權)

展覽尾聲,以國際跨領域女性建築團體 Xcessive Aesthetics 創作的多媒體裝置,播放著社群媒體上的美妝教學、豐臀術後分享等影片,並提及當代虛擬世界中的審美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讓觀眾一覽當代美妝產業流行趨勢,同時鼓勵大家討論「美」,但也不被單一、具有偏見的審美綁架。另一方面,館方也針對本展覽規劃青少年學習日,帶領他們探索身體形象、美的社會標準,如何影響我們看待自己與他人。

執行編輯:謝佳均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