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城市導覽APP「Hidden Copenhagen」以數位導覽的方式,帶領遊客在漫步舊城區的同時,以另一種視角認識這座城市鮮為人知的歷史。(黃小聞 攝影)
作者:黃小聞(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博物館透過許多數位媒介發展出多樣的教育活動,提供觀眾更多元的探索途徑。然而,當「城市」變成一座博物館,我們如何透過「導覽APP」再現歷史脈絡與城市元素,帶領旅客認識隱藏於其中的歷史呢?
哥本哈根城市導覽APP「Hidden Copenhagen」由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Museum of Copenhagen)、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哥本哈根城市檔案館(Copenhagen City Archives)及英國艾克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共同開發。
講述發生於1673年的「未婚少女殺嬰事件」,旅客透過遊覽路線中哥本哈根舊城區的七大地標,包含知名景點三一教堂(Trinitatis Church)及明愛噴泉(Caritas Fountain)廣場等,層層認識這段歷史。
而此次的開發理念,則是希望藉由未婚少女Gertrud Nielsdatter殺嬰事件,帶領旅客認識17世紀哥本哈根的犯罪及性別議題,同時透過虛擬角色Nils的醫學生身份,呈現哥本哈根在醫學及科學發展上的歷史進程。
故事從Nils的學生生活開始,一路從學生宿舍、解剖教室,介紹到少女Gertrud Nielsdatter被公開處決的市政廳廣場。導覽APP透過虛擬角色的對話,為旅客形塑當時的社會氛圍,例如,在Nils與婦女Fru Anna的對話中,呈現了當時未受教育女性被迫賣身生存的現實,以及在非預期懷孕後不敵輿論壓力而選擇棄嬰或殺嬰的無助處境。或是透過Nils對於殺嬰事件的指責,道出當時普遍大眾對於此事件的負面態度,而為殺嬰少女辯護的婦女Fru Anna則代表在底層社會努力生存的女性。
有別於一般城市歷史建築導覽,Hidden Copenhagen透過殺嬰事件及與之相關的地點,回應犯罪與性別議題,並使旅客能夠感受17世紀時代氛圍下未婚懷孕少女的艱難處境與心境。除了漫步欣賞舊城區的人文風情,也給予旅客另一種認識哥本哈根城市歷史的視角。
一座城市乘載著好幾個世代的記憶,有些是美好的,有些則如同殺嬰事件一般,隱藏於城市的角落中。然而,什麼樣的記憶能建構出最真實的城市樣貌?如何呈現城市歷史中的負面記憶?或許正是建構城市博物館的關鍵議題。此款導覽APP的最後一站,正巧位於哥本哈根博物館(Museum of Copenhagen)的附近,若對Hidden Copenhagen APP的導覽內容意猶未盡,你將在這座以城市為名的博物館內,獲得更多屬於哥本哈根的城市記憶。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訊來源: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