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2022/03/19-2022/09/11【什麼是「番」 —清帝國文獻裡的臺灣原住民族】

❉ 展覽名稱:

【什麼是「番」-清帝國文獻裡的臺灣原住民族】

❉ 介紹:

1683年(康熙22年),清帝國將臺灣「納入版圖」,從此在臺灣展開治理。清帝國在其治下的臺灣,將人分成兩類:「民」(來自中國的墾殖者)、「番」(原來就居住在臺灣的土著);「番」又有「熟番」、「生番」、「歸化生番(化番)」之分。

中國傳統上,以「中原」為中心,自以為文明程度最高,周邊地區則是文明程度較低的野蠻之地,對其居民也各有其歧視性的稱呼。例如,(南)蠻、(東)夷、(西)戎、(北)狄。「番」,也是這種具有歧視性的稱呼。

本院藏有豐富的清帝國文獻,依其類別,大致有檔案、古籍、史書、方志、輿圖及《職貢圖》等。當然,其中多有關於臺灣原住民族的記載與描寫。此次,選取其中的部分,做成展覽。

本次展覽,首先在於釐清清帝國文獻中的「番」及「熟番」、「生番」、「歸化生番(化番)」等詞彙所表示的意義,及其意識形態。其次則在觀察清帝國的這些臺灣原住民族相關文獻,到底傳達了關於臺灣原住民之什麼形象與實際。最後,則透過當代人參與的逆寫、共筆,對這些歷史文獻做出具有當代意義的詮釋與演繹。

◎本展覽中使用「番」字,係為反映歷史文獻之當時脈絡與情境。

❉ 時間:

2022/03/19-2022/09/11

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9:00-下午5:00

❉ 地點:

故宮北院1樓103展廳

❉ 活動網址:

https://www.npm.gov.tw/Exhibition-Content.aspx?sno=04012914&l=1&q=&s_date=&e_date=&type=&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