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之島新訊】失智者的音樂饗宴!國家交響樂團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推出「音樂會處方箋」

2019年起,國家交響樂團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推出「音樂會處方箋」,邀請失智者、照顧者與大眾一同參與音樂饗宴。圖為2022年3月《音樂的魔法共遊》音樂會。(國家交響樂團 提供)

作者:蕭茜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

*本文部分圖片由國家交響樂團授權使用

一場音樂會,也能成為失智者的處方箋?「社交處方箋」[註1]作為失智症患者之非藥物治療方式已於國外行之有年,目前我國藝文場館及醫療院所也紛紛合作,投入社交處方箋的熱潮,藉由醫護人員轉介與開立處方箋,鼓勵失智者及照顧者進行社交,以促進社會健康及福祉發展。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下簡稱北市聯醫)作為我國推動社交處方箋計畫的第一響,除辦理「博物館處方箋」[註2]外,2019年底更開始與國家交響樂團(下簡稱NSO)合作,於國家音樂廳辦理「音樂會處方箋」,一個月一次,至今(2022年11月)共舉辦19場,並計畫持續舉行。音樂會處方箋透過跨領域間的協作,揉合醫療單位以健康療癒需求為導向,以及藝文單位以藝文療育為主軸的特質,成為失智者和照顧者在長期作戰的路途上的新選擇。

《音樂的魔法共遊》音樂會活動照片。(國家交響樂團 提供)

高齡者的療癒之旅!國立臺灣博物館推「博物館處方箋」實務手冊


 

音樂會處方箋,是什麼?

音樂會處方箋的運作流程,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步驟:

(1)首先,由醫院開立音樂會處方箋給予失智者。

(2)其次,失智者及照顧者參與專為其辦理的音樂會前導聆講座。

(3)然後,拿取音樂會票卷前往國家音樂廳欣賞音樂會。

(4)最後,失智者及照顧者於會後填答線上問卷,給予回饋及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讓失智症、照顧者與大眾共同參與音樂會,協助失智者與社會產生連結、實踐處方箋之「社交」目的,進而達到「賦權」失智者的終極目標,NSO也看見失智者的特質,在音樂會前一至二天,特別辦理程度相對簡易的「音樂會前導聆」,為失智者的文化參與帶來助力。

 

怎麼聽,如何聽?音樂會前導聆的重要性

在會前導聆中,導聆老師將事先準備重複率頻繁的樂曲片段,帶著參與者一起聆聽。也會尋找貼近日常生活的各種聲音,如:廣告使用的相關音樂,或直接親自彈奏該旋律,引導參與者聯想與回憶。經過導聆,參與者在音樂會當下容易更有共鳴與印象,且瞭解聆聽重點,進而能深入享受音樂會的演出,為音樂會處方箋發揮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專為失智者及照顧者辦理的音樂會前導聆。(蕭茜鴻 攝影)
導聆老師以貼近日常生活的音樂片段,引導參與者聯想與回憶。(蕭茜鴻 攝影)

 

「其實是在推動失智友善社區」社交處方箋作為運轉齒輪!

「你要說我是不是在做社交處方?其實不是,我其實是在推動友善社區」

-北市聯醫失智症中心劉建良主任

辦理音樂會處方箋是以兩個機構各自的專業領域出發,一方面將文化平權意識具體延伸,更將社交處方箋作為打造失智友善社區的媒介,使兩者相輔相成。每次音樂會結束後,執行機構也透過座談會、線上問卷與團體焦點訪談等方式,了解參與者的需求和反饋,成為處方箋執行、調整的參考依據。

 

反饋與未來課題

經研究顯示,音樂會處方箋的參與者均獲得正面感受,音樂會靜態活動使失智者能避免行走較長時間導致雙腳不適之外,也能使其獲得舒適安靜的空間、增進與家屬的關係,更重要的是減緩心情起伏,而熟悉的音樂曲目,能引發失智者的記憶共鳴。另一方面,照顧者更是音樂會處方箋的最大受益對象,參與過程中,舒緩了長期的照顧壓力並助益心情,提供照顧者寶貴的喘息時光。

2022年3月《音樂的魔法共遊》有別以往音樂會,由主持人生動活潑的帶領,及管樂團演出臺灣民謠、吉卜力組曲等家喻戶曉的經典歌曲,邀請觀眾共度美好樂夜。(國家交響樂團 提供)

 

目前我國的社交處方箋尚處萌芽階段,未來,如何明確訂定社交處方箋的開立準則、評量參與影響成效,並讓失智者、照顧者於相關規範中舒適聆聽音樂會,同時又不會影響一般觀眾之權益,以達充分落實文化平權的目的,是藝文場館與醫療院所下一步需要共同努力的工作重點。

 

執行編輯:郭冠廷


註釋1:社交處方箋是由家庭醫生、醫療保健從業人員開立處方箋給予具有一種或多種長期慢性症狀及有多種複雜社會需求,影響到其生理、心理健康或情緒的人,藉由媒合者轉介並連結社區非醫療資源的服務,以改善及保障人們的健康及福祉。(Social Prescribing Network, 2016)

註釋2:博物館處方箋是指以博物館或是美術館為基礎的社交處方箋,舉辦不同的活動,如:2019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共同推出「失智友善博物館處方箋」辦理十週高齡教育活動、提供導覽服務,博物館以基於社區、低成本和非臨床的活動形式,提供失智長者公共衛生服務。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