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於科教館的「設計我們的世界-科技性別化創新」特展,參與DOW教師共學增能工作坊。(史汀實驗室 提供)
作者:周育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博物館如何提供教育服務給教師?教師又該如何使用博物館資源?一直以來是館校合作的關鍵課題。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攜手史汀實驗室,從 「設計我們的世界—科技性別化創新」特展出發,推出「DOW教師共學增能工作坊」(Design Our World,簡稱為DOW),秉持培育「博物館教師社群」的目標,希望應用科教館「動手做」的核心精神,激發教師進行跨域思考,結合展覽與教學內容,帶領學生學習如何與展場互動,引發新的教學火花。
整體工作坊以教師為主體,注重參與者對展覽的理解和轉譯,如在「展區導覽與探索」課程,教師便可透過館方製作的引導手冊,並搭配小組討論,在充裕的時間中深度探索展場、了解展覽意涵,藉此從各展區內容切入,思考博物館教案的發展與設計。
此外,工作坊也經由實際操作,讓教師創造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數位裝置。如「科技工具硬軟體實作」課程中,教師可利用免費的程式設計語言及線上社群Scratch,轉化展覽知識內容,進而創作獨一無二的互動故事、遊戲與動畫。「匠心獨運展區工作坊」則讓教師挑戰四項工程設計,使用現場科技素材與裝置,嘗試以數位設計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工作坊的成果,則是參與教師共同規劃的Design Our World 博物館教學活動,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教師成果發表環節,教師會分享教案的設計理念,以及如何設計教學大綱,帶給參與者更多元的思考。
以其中一項授課對象設定為高中生之「設計更好的世界」教案舉例,教師首先會帶領學生參觀展覽,且透過介紹展覽中女性科學家的故事,同時搭配學習單引導,討論性別議題;最後,藉由在參觀過程中及學習單上探討的內容,激勵學生提出創新的性平相關設計產品及政策規範,以實作方式,藉此思考解決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歧視的問題。
其教育活動的設計重點,除了貼近展覽鼓勵女性參與科技的觀點外,也呼應了奧瑞岡科學與工業博物館(Oregon 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關於如何吸引女孩投入工程與科技領域的教案設計研究發現:
- 展示女性工程師作為模仿榜樣(Feature female role models)
- 設計多人共同合作和討論活動(Make it social)
- 透過故事或實際案例作為引導,吸引學生的興趣(Tell a story)
- 吸引感官,增加不同顏色、聲音、味道、質感等經驗(Engage the sense)
- 凸顯利他主義,強新科技是如何幫助人類(Hightlight altruism)
- 個人化,找到與個人日常生活之連結(Make it personal)
- 使用包容性的語言(Use inclusive language)
- 鼓勵創新,用各種形式表現想法(Encourage creativity)
- 設計開放式與沒有標準答案的活動(Make activities open-ended with no “right" answers)
當代,博物館正以各種方式與學校合作,科教館經由長期策劃DOW教師共學增能工作坊,讓教師更了解博物館資源,同時建立博物館與學校的交流管道,成為彼此的教學盟友,共創合作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