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之島新訊】史博館召喚喵星人!攜手新生代工藝職人翻玩館藏動物圖像

「從miao聲——職人的動物召喚術」館藏數位圖像應用展(國立歷史博物館 提供)

記者/攝影:田偲妤(自由作者)

玻璃屋上怎麼有一隻伸懶腰的大貓?仔細一看,貓身上還藏有許多文物的剪影,構成一幅在山水間穿梭的生動畫面。

這是國立歷史博物館(下簡稱史博館)精心策劃的「從miao聲——職人的動物召喚術」館藏數位圖像應用展,號召10位新生代工藝創作者,大膽翻玩館藏動物圖像,讓民眾透過不同方式接觸史博館豐富的藏品,感受當代工藝與歷史文物的跨時空對話!

展覽邀請Bingu Ho Studio何忠翰設計主視覺,將館藏圖像轉化成可愛的插圖。(國立歷史博物館 提供)

 

走進展場,目光瞬間被高低錯落的展桌吸引,這是藝術家王柏霖以貓跳台為靈感所設計,讓工藝品如同貓咪般,時而優雅地趴臥、時而調皮地跳動。展桌後方的粉色牆面上,22件史博館動物館藏化身可愛的插圖,正在牆上四處嬉戲。工藝品和藏品插圖旁皆附有QRcode,讓你從實體展間跳向虛擬網路,進一步了解藏品、工藝品與創作者的故事。

藝術家王柏霖以貓跳台為靈感設計展桌(田偲妤 攝影)
22件史博館動物館藏化身可愛的插圖(田偲妤 攝影)

 

10位新生代工藝創作者從史博館藏品中尋找靈感,解構多件館藏的形象、特徵與內涵,並大膽使用各種媒材,創作出一件件充滿巧思的生活物品。例如擅長陶瓷創作的林精哲,推出結合排灣族文化的「黫山水器」,將館藏「釉鐵繪褐彩花卉紋虎形枕」轉化為盛放水器的基座,館藏「虎形帶鉤」則設計成器皿兩側的裝飾。這套器皿是以純粹的火、土、木炭燻色,並以灰燼作為釉藥燒製而成,黝黑的色澤啟發自排灣族人家中長年煙燻的陶器,對族人來說,煙是與祖先溝通的媒介,也承載了日日年年的生活記憶。

林精哲作品「黫山水器」(上),與創作靈感之一「白釉鐵繪褐彩花卉紋虎形枕」(下)。(國立歷史博物館 提供)

 

旅德藝術家林儀君則以「虎頭紋童帽」、「黃色蝙蝠形煙草袋」、「虎頭塑形短圈」、常玉的畫作等,將藏有貓系動物圖像的館藏做為創作元素,融合貓咪從野性到撒嬌的可愛特性,使用特殊材料「蛋殼」,搭配瓷粉、透明矽膠與日本金織線,創作出童趣十足的胸針、墜飾等系列飾品。

林儀君結合蛋殼材料的系列飾品,與創作靈感之一「虎頭紋童帽」。(上圖:田偲妤 攝影、下圖:國立歷史博物館 提供)

 

在玻璃牆上還有一大幅壁畫,三隻貓咪正在玩球,每顆球上都藏有貓咪。這是刺青師康予嫣仿刺青技法一點一點繪製而成,更特別留了一顆球現場創作。原來,球上的圖騰就是她以史博館典藏設計的紋身貼紙,牆上的壁畫則嘗試將畫布從皮膚移轉到玻璃上,讓觀眾從旁觀察並認識刺青創作的過程。

刺青師康予嫣正在介紹其作品「貓浮身 嬉遊浮走」(上圖:國立歷史博物館 提供、下圖:田偲妤 攝影)

 

史博館自2013年迄今,運用館藏數位圖像開發逾千件文創商品,在臺灣博物館界可說是位居先鋒。近年更推出多項館藏數位圖像授權計畫,包含擷取館藏上的經典圖像,轉化成多款紋樣素材,方便創作者靈活運用在服飾、口罩、居家用品等不同商品上。或是如同這次的特展,邀請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從館藏中尋找靈感,重新解構館藏圖像並賦予其新生命,更歡迎民眾前來與職人們一起發掘史博館典藏的無窮魅力!


資料來源: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