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之島新訊】高齡者的療癒之旅!國立臺灣博物館推「博物館處方箋」實務手冊

國立臺灣博物館推出《博物館處方箋實務手冊》,介紹國外案例、臺博館推動經驗,並歸結實踐原則。(國立臺灣博物館 提供)

國立臺灣博物館推出《博物館處方箋實務手冊》,介紹國外案例、臺博館推動經驗,並歸結實踐原則。(國立臺灣博物館 提供)

作者:鄭珮庭(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本文圖片由國立臺灣博物館授權使用

盛行於歐美國家的社會處方箋(social prescribing)是一種結合音樂、藝術等活動的醫療處方。有別於傳統藥物治療的概念,社會處方箋從心理健康的預防與管理出發,透過醫療機構與在地組織的串連,提供患者全面性的照護支持服務。

博物館作為社會支援系統的一環,由於館舍豐富的文化資源及放鬆和緩的氛圍極具療癒潛能,博物館處方箋(museum on prescription)的概念因此應運而生。目前博物館處方箋多用於失智症患者的預防與早期治療,由醫師根據失智長者的情況開立處方箋,使長者與照護者可以較低或免費的價格進入博物館參觀或參加相關活動,不僅延緩長者衰退、活化記憶,也協助減輕照護者的壓力。

 

國立臺灣博物館的博物館處方箋實踐

因應人口老化趨勢及國際脈動,臺灣近年也開始發展博物館處方箋。國立臺灣博物館(下稱臺博館)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在2019年簽署合作備忘錄,針對失智長者共同推行「博物館處方箋」服務,透過與館內藏品的互動,刺激長者的五感體驗,達到療癒身心之效。

作為國內發展博物館處方箋的先驅,臺博館於2019年舉辦了兩場失智症教育活動:參訪「來Say菜市場特展」和「紓壓小旅行—暖心襪娃」。「來Say菜市場特展」以劇場方式打造傳統記憶中的市場情境,邀請失智長者與照顧者一同透過遊戲探索的方式遊歷特展。「紓壓小旅行—暖心襪娃」活動則包含了參觀「發現臺灣」常設展和藝術創作工作坊,讓長者藉由生動有趣的導覽及手作襪子娃娃的課程活化感官體驗。除了一次性的活動外,未來臺博館也將結合館內不同園區,推出十週的高齡教育計畫,期許透過長期的活動參與落實陪伴、療癒之效。

安排長者參觀「發現臺灣」常設展,藉由生動有趣的導覽活化感官體驗。(國立臺灣博物館 提供)
臺博館以「來Say菜市場特展」試辦失智症教育活動,邀請長者與照顧者用逛市場的方式遊歷展場。(國立臺灣博物館 提供)

 

而對於館內提供第一線服務的志工,臺博館特別設計了增進失智症相關知能及溝通技巧的培訓課程,目前已有超過70位志工與導覽員輪流在館服務,希望為到訪的長者及照護者提供更細膩完善的博物館體驗。

 

攜手共進:實務手冊的經驗傳承

在與聯合醫院合作發展博物館處方箋的過程中,臺博館也不吝於將蒐集的背景資料和自身經驗彙整成實踐指南《博物館處方箋實務手冊》與大眾分享。透過與學者、博物館人員、失智長者及照護者的討論,歸結出了籌辦高齡教育活動的幾項準則,以下是手冊中建議的活動規劃步驟:

  1. 設定參與對象與活動核心價值
  2. 設立主題內容與選擇適合文物
  3. 依參與對象轉化活動執行方式
  4. 相關人員角色分配與教育訓練
  5. 教育活動施行
  6. 總結性評量

儘管歸納出活動規劃的準則與流程,臺博館也提醒活動的設計與實踐並非單一模式,在規劃活動前應先盤點館內資源並設定明確目標,才能根據館舍特點設計出合適的博物館處方箋。

面對人口老化的社會趨勢,樂齡議題已成為當今博物館需面對的重要課題,臺博館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綜整博物館處方箋的發展脈絡,並回顧自身的推動經驗歸結活動規劃、內涵及文物展示的推行準則,為臺灣高齡失智症患者的博物館處方箋應用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目前博物館處方箋較常見於高齡失智者的預防與支持,但因著博物館場域的療癒特性,博物館處方箋的服務對象其實並不侷限於此,對於慢性病、心理健康疾病者的身心舒緩也極具潛力。


參考資料: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