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之島新訊】你快樂嗎?博物館邀你以行動創造快樂

Image by Gino Crescoli from Pixabay

Image by Gino Crescoli from Pixabay

作者:王惇蕙

2012年起,聯合國每年公布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依據慷慨程度、社會保障與支持、自由選擇、腐敗遏制、GDP等因素,衡量各國國民的快樂程度。2018年起,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勞麗桑托斯(Laurie Santos)開設「心理學與美好生活」(Psychology and the Good Life)課程,成為創校以來最受歡迎的課程。2021年英國推出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節慶「此刻與未來」(Now and Beyond),提供各種線上資源,讓學校師生在沉悶的疫情期間尋找快樂。

快樂,是我們畢生追求的目標,卻也常常被我們忽略,「如何創造快樂?」在瞬息萬變的當代顯得彌足珍貴。以下介紹3個藝文單位,應用各自專長和人們一起創造快樂:

 

英國:快樂博物館計畫(Happy Museum Project)

由英格蘭藝術理事會(Arts Council England)支持的快樂博物館計畫,強調公眾福祉與環境永續,鼓勵各類型博物館思考並實踐「如何提供人群、地域乃至於星球更為愉悅的經驗?」目前有22個博物館參與。

博物館因機構主題與關注議題的差異,產出不同計畫內容,例如曼徹斯特博物館(Manchester Museum)「放膽玩博物館準則」(Rules for a Playful Museum),透過兩個子計畫,把「玩」嵌入博物館:第1個計畫是讓觀眾了解玩是什麼;第2個計畫則是出版《放膽玩博物館準則》,鼓勵觀眾參考12個準則,享受在博物館玩的樂趣。

 

丹麥哥本哈根:快樂博物館(The Happiness Museum

丹麥快樂研究機構(Happy Research Institute)創立的快樂博物館,於2020年正式開幕,創館宗旨為「觀眾可以在此獲得一些智慧、一些快樂,還有一點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動機」。館內以地理、政策、感知、解剖學、歷史等介紹快樂的多種面向,探討北歐人快樂的原因,以及未來人工智慧對於快樂情感的影響。除了單向傳遞知識外,館方亦規劃「#happypostit專區」,邀請每個人分享對快樂的看法,一起架構這個世代對快樂的定義。

 

臺灣臺北:#NMHappiness【發現當下幸福感,創造未來幸福力】活動

去年至今因為疫情,許多人失去了「平常」,只能在異常之中努力找尋安定,博物館也在這股浪潮中思考如何回應人們需求。2021年,國立歷史博館於國際博物館日推出【#NMHappiness發現當下幸福感,創造未來幸福力】活動,H開頭的身、心、靈幸福精靈,與大家一起「從過去到未來」思考並獲得創造幸福的能力。第一波線上活動,史博館以社群媒體為平台,收集大家對當代幸福的定義與想像。第二波線下活動,則與不同領域、保有童心的大人合作,培育孩子創造幸福的素養,享受當下的幸福經驗、期待未來的幸福共創。

 

達賴喇嘛曾說:「快樂並非渾然天成,而是來自於你的行動。」(Happiness is not something ready made. It comes from your own actions.)一起和博物館用行動創造快樂吧!

H開頭的身、心、靈幸福精靈,與大家一起發現當下幸福感、創造未來幸福力。(國立歷史博物館 提供)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