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8項未來教育重點搶先看!國際兒童友善博物館聯盟年會迎向未來

8項未來教育重點搶先看!國際兒童友善博物館聯盟年會迎向未來(Photo by Robert Collins on Unsplash

作者:王惇蕙(國立臺灣美術館教育推廣組)

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附屬的非營利組織「國際兒童友善博物館聯盟」(Hands O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ldren in Museums)將於2021年11月9日至12日舉辦線上年會。本年度主題為「動動手!至未來」(Hands On-into the future),聚焦於「未來」的討論,例如兒童在未來的博物館中所扮演的角色?博物館如何因應未來的議題和方法?透過專題演講、個別發表和工作坊,讓致力於兒童事務的博物館員彼此交流。

同時,聯盟提出未來教育的8項重點,呼籲各組織在設定目標與評量成效時,可納入考量:

  1. 作為兒童接觸不同文化的入口,營造易於近用且充滿愉悅、美好、想像力的公共空間。
  2. 成為能互動與自學的園地,嘗試未知、驚奇並發揮想像力,鼓勵兒童在玩樂中學習。
  3. 提供兒童各種有意義的感官體驗,激發潛力並促成天賦的全面發展。
  4. 兒童在社會上擁有平等權利,有權想像並促成更美好的世界。
  5. 弭平不同年齡世代之間的隔閡。
  6. 所有的人都能在此互動、參與,所有的聲音都該被聽見。
  7. 作為兒童與長者在現實與虛擬世界的導航,並培養其數位感知與行動力。
  8. 以在地行動連結全球議題,持續改變與滾動修正。

對於不確定性極高的未來,即使博物館有各自的倡議,以兒童為目標的教育方針普遍轉向「素養培育」。在策劃與兒童的溝通方法時,各類博物館多採取類似取徑,即強調「多感體驗、多元議題」,鼓勵兒童「探索與遊戲」。例如,相當重視「在城市中學習」的曼哈頓兒童博物館(Children’s Museum of Manhattan),以4歲以下兒童及其家人為目標,規劃線上學習資源「3隻超級鴿子」,引領親子觀眾走進紐約人的日常,完成觀看(LOOK)、討論(TALK)、玩樂(PLAY)、律動(MOVE)等任務,練習表達、聆聽、排隊、遵守指示等生活技能。當中的「哈囉!洗衣店」活動,讓大小朋友在自助洗衣店等候時,觀察有哪些顏色的衣服、找尋適合你我的物件、感受濕洗與乾洗的溫度變化,或是比賽誰能先在洗衣籃裡找到成雙成對的襪子。

除了提供線上學習資源,曼哈頓兒童博物館也會根據最新的兒童行為研究,策劃有助兒童身心發展的實體展演活動。圖為特展「吃睡玩!打造健康的每一天」,透過各種互動遊戲設計,幫助孩子養成不挑食、不熬夜、愛運動等良好生活習慣。(Photo by Studio Sarah Lou, CC BY 2.0)

博物館在兒童教育方針與方法有共同願景的前提下,更應爬梳並掌握與其他館舍的差異性,以此為基礎創造獨特的切入點,深化兒童對館舍的印象、激發其對主題的好奇,透過好的博物館經驗埋下兒童未來多元發展的契機。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