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埃默里・布萊頓作品〈療癒機器〉。現於約翰邁克爾科勒藝術中心新落成的「藝術保存館」展出中。(Photo by Rich Maciejewski, courtesy of John Michael Kohler Arts Center)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術評論工作者)
*本文圖片由約翰邁克爾科勒藝術中心(The John Michael Kohler Arts Center)授權使用
今年六月,美國威斯康辛州約翰邁克爾科勒藝術中心(The John Michael Kohler Arts Center)新落成的「藝術保存館」(Art Preserve)盛大開幕,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專門展示「藝術環境」(art environments)的美術館。「藝術環境」是一種源自生活的藝術形式,通常由未經傳統學院訓練的素人藝術家進行創作,他們單純因個人喜好,以自己的家園或庭院作為基地,創作材料多為生活中易取得的現成物件。約翰邁克爾科勒藝術中心自1967年成立以來,即開始關注當地的社區藝術,進而擴展至藝術環境作品的蒐藏與展示,至今蒐藏來自世界各地、超過2萬5千件藝術環境作品。
藝術環境作品雖在某一地點完成,卻非當代藝術中的場域特定藝術(site-specific art),而是在生活中無限期地創作,猶如藝術中心副館長羅拉・比克福德(Laura Bickford)所解釋:「它們是針對生活,而不是針對特定地點。」以藝術家弗雷德・史密斯(Fred Smith)為例,從1948年到1976年,史密斯在威斯康辛州菲利普斯鎮的農場和小酒館周圍,創作了約230件由啤酒瓶和其他物件所製成的混凝土雕塑,當地居民稱之為「混凝土雕塑公園」。史密斯於2020年去世後,藝術中心便將其作品納入館藏,目前正有十件雕塑於新館中展出。藝術家埃默里・布萊頓(Emery Blagdon)的作品〈療癒機器〉(Healing Machine)同樣以現成材料製作而成,包括彎曲的電線、美紋紙膠帶、金屬板、鋁箔和礦物、燈光和機械零碎物件,交織成色彩斑斕、饒富慶典氛圍的多彩裝置。
生活即藝術,藝術環境作品從創作開端到結束,皆是在藝術家的生活中長期孕育而成。約翰邁克爾科勒藝術中心格外重視此特點,在蒐藏策略上與一般博物館不同,若作品非特別脆弱,藝術中心多半在評估和記錄後,將原作歸還原地,期望作品保有與原環境脈絡的連結。「藝術保存館」開幕後,賦予藝術環境作品一處完整的展示空間,邀請觀眾親近這些不受常規限制、挑戰想像力極限的作品,讓素人藝術家的傳奇故事得以持續流傳。
資訊來源:
- 約翰邁克爾科勒藝術中心「藝術保存館」官方網站
- Elizabeth Hoover, Art Preserve: first museum devoted to America’s homegrown ‘art environments’ opens in Wisconsin, The Art Newspaper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