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之島新訊】陪孩子每天玩得開心!英國藝文機構的居家創意學習提案

在這個受疫情影響的暑假,如何讓孩子在家邊玩邊學習?來看看英國藝文機構提出的居家創意學習方案!(Photo by Shirota Yuri on Unsplash

作者:王惇蕙(國立臺灣美術館教育推廣組)

英國藝術委員會(Arts Council England)研究指出,創造力讓人們感覺良好,在疫情期間更是如此。為了讓孩子與年輕朋友發展創意技能以提升幸福感,英國藝術委員會與橋接組織(Bridge Organisations)、在地慈善機構、社區團體與當地政府合作,迄今推出2款創意計畫:

 

創意,打包回家!(Taking Creativity Home)

與2018年全球教師獎得主Andria Zafirakou合作,以初等教育(4-11歲)與中等教育(11-16歲)學生為目標觀眾,開發「一起創作吧」(Let’s Create packs)學習資源包。每一學習資源包內含簡單的創作素材與創意活動指引,讓學生在居家學習的日子裡參與18個藝術小活動,例如:使用廚房找到的東西創造人像、用不同的字型設計名字等,隨時隨地享受藝術帶來的趣味。目前已在英國發放近4萬份學習資源包,尚在持續發放中!

「一起創作吧」(Let’s Create packs)學習資源包,其中一個小活動是使用廚房找到的東西創作。一起來發揮創意,讓居家做菜變有趣,也鼓勵孩子吃下更多蔬菜!(王惇蕙 攝影)

 

看待世界,自有我的方法!(The Way I See It)

除了上述的實體資源,線上資源也是與觀眾接觸的重要管道。「看待世界,自有我的方法!」(The Way I See It)計畫的平台合作夥伴為Google Art & Culture,多間藝文組織也發起響應活動,提供親子觀眾一處發揮創意的線上平台,鼓勵人們以藝術創作回應封城與解封之後的生活。收集來的作品五花八門,有繪畫、詩作、戲劇、舞蹈、音樂、動畫等,每件創作代表的都是一個看待世界的方法。例如Kevin一家五口的攝影作品,試圖顛覆眾人對家中既有物件的印象,作品〈在一起〉(Together)挑戰五個人一起擠在家門口拍照,破除以往門在大家心中的印象,也為居家隔離生活留下溫馨紀錄。

「看待世界,自有我的方法!」(The Way I See It)計畫,提供親子一處發揮創意的線上平台。Kevin、Clare、Danny、Jessie和Ruby一家五口參與舞蹈慈善組織Dancefest發起的「重新想像封城挑戰」(Reimagine Lockdown challenge),挑戰一起擠在家門口拍照,緊閉的家門不但沒有阻隔人心,還讓親子關係更親密。(Clare Wood攝影。本計畫由Arts Council England發起,Dancefest策劃響應活動。)

 

因應暑假的到來,各國的博物館/美術館也積極出擊,提供各種學習資源包,讓居家隔離期間的大小朋友有所互動,接觸不同藝文領域。例如關注親子參與博物館/文化資產議題的組織「孩子在博物館」(Kids in Museum),近期公布了2021親子友善博物館獎,其中的最棒數位活動候選名單有兩個有趣的案例。英國航海博物館(National Maritime Museum)與年輕人一起創作了跨世代對話的動畫,由當地年輕人訪談移民自加勒比海的長輩,用停格動畫呈現他們飄洋過海的故事。惠特沃思美術館(Whitworth Art Gallery)則與藝術家合作,為5歲以下的兒童與其家人開發活動,鼓勵大家用隨手可得的材料創作。

 

無論實體或線上活動,都是希望用藝術撫慰大家的心,鼓勵人們用創意豐富日常生活、用創造力表達與宣洩情感,保持身心健康,期待能面對面、真實互動的那一天到來。


資訊來源: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