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囊括超過40萬件藏品的線上典藏庫,邀請觀眾將藝術品擺設在「動物森友會」的家中,在網路世界當起小小藝術收藏家。(Photo credi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s Instagram)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文工作者)
*本文全數圖片由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授權使用
人們的每日生活與社群媒體早已密不可分,如何經營社群媒體?無疑是當代博物館不容忽視的一環。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博物館在被迫閉館下,紛紛積極進行數位轉型,其中社群媒體經營的比重明顯地大幅增加。
疫情期間,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簡稱大都會)的社群媒體受到高度關注。在藝術新聞(The Art Newspaper)去年3月底發表的〈最受歡迎博物館社群媒體報告〉中,大都會獲選為全球第二大受歡迎的博物館,在Instagram、Twitter和Facebook上的總追蹤人數高達980萬,迄今總數已超過一千萬。該館社群媒體總監Claire Lanier表示「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自疫情爆發以來,社群媒體參與度明顯增加,官方Instagram參與度上升了95%,Twitter和Facebook則分別提升了64%和17%。
大都會的社群媒體內容十分豐富且多元,不同典藏部門甚至有各別的Instagram帳號,加上總管帳號共計約30個獨立頁面,提供想鑽研單獨主題的觀眾深入探索的管道。其中,服裝(The Costume Institute)及武器與裝甲部門(Arms and Armour department)帳號最受歡迎,各式各樣的典藏品加上生動並具教育性的文字,讓人目不轉睛。除了向觀眾展示典藏庫的珍品,「Met Sketch」和「#MetTwinning」兩項計畫亦值得關注。「Met Sketch」邀請觀眾分享他們的塗鴉──不論是在家中餐桌所繪製,或是在公園散步時的靈機一筆,這些作品皆是疫情期間,觀眾與藝術品相互連結的一種方式。「#MetTwinning」則鼓勵觀眾發揮創造力,從藏品中汲取靈感,製作出藏品的延伸、屬於自己的小小藝術品。
如何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對話,尤其是未能實際造訪的觀眾,無疑是全球化下當代博物館的首要課題。像大都會這樣的大型國際機構,社群媒體的經營必然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與觀眾互動?如何透過螢幕提供觀眾融入藝術品的感覺?即使在後疫情時代,這些問題也應不斷被提問,方能進一步讓博物館與觀眾有更為深切的連結。
資訊來源:
-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has gained almost 200,000 social media followers since lockdown began, The Art Newspaper
- 【The Art Newspaper】Which museums have the biggest social media followings?
- 大都會博物館官方Twitter
- 大都會博物館官方Instagram
- 大都會博物館服裝部門官方Instagram
- 大都會博物館武器與裝甲部門官方Instagram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