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之島新訊】助你數位轉型成功!ICOM博物館遠距互動精選案例大公開

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作者:藍敏菁(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生)

新冠肺炎持續肆虐,多國執行嚴格的防疫措施,使得全球經濟仍未脫離萎縮狀態,博物館也面臨強制隔離帶來的營運危機。疫情導致的封城與隔離,讓人們使用社群媒體的頻率大幅提升,繼數位資源開放使用open access),並成功整合博物館與群眾智慧資源(crowdsourcing)之後,博物館如何善用數位力量,展現其創造力與高度適應力,並開創新的契機,是當前首要任務。以下簡介ICOM的遠距互動精選案例,提供國內博物館界參考應用。

 

FB、IG直播,籌畫令人難忘的虛擬導覽

FB與IG直播能增進與觀眾的互動,翻轉導覽舊有模式,像是將博物館幕後花絮一起入鏡,讓觀眾了解博物館的工作內容。此外,2017年的梵谷《向日葵》虛擬特展首創FB直播,邀請多間知名博物館進行線上導覽,讓觀眾不用出遠門即能賞析作品。


危機即是契機,「米蘭三年展」受到薄伽丘《十日談》的啟發,在IG頻道開設新的談話節目「十日談三年展」(Triennale Decameron)。《十日談》是薄伽丘以14世紀黑死病為背景,講述十位年輕男女在躲避疫情期間,每人每天講述一個故事。「米蘭三年展」採用此概念進行線上對談,每天下午5點是策展單位、藝術家與觀眾談話的美好時光。

 

Pinterest線上策展,供你推陳出新的虛擬平台

Pinterest是自由開放的虛擬策展平台,無需顧慮實體展示經常遇到的難題,像是藏品運輸、保存與毀損的風險,藉由網址連結功能,策展人可嘗試各種重組(association)與串聯(connection),不斷創作新的展示。蓋蒂美術館(J. Paul Getty Museum)在Pinterest的主題策展「Say Cheese!」即是最佳案例,面帶微笑的藝術品讓人看了會心一笑!

 

Twitter對話串,口碑轉推輕鬆觸及更多觀眾

Twitter的厲害之處在於對話串聯(Twitter threads)功能,博物館可藉助觀眾的社交網絡,觸及更多潛在觀眾。英國農村生活博物館(MERL)是這方面的翹楚,該館藉由觀眾的口碑轉推,成功把「#look at this absolute unit」(#看看這個巨無霸)如病毒般在網路上迅速散播,吸引廣大觀眾關注農產品基因改造議題。


不僅如此,Twitter的對話串還可以提升說故事的能力。ICOM在國際婦女節期間推動「#WomeninMuseums」(#婦女在博物館)活動,試著讓觀眾認識博物館先驅瑪格麗特・布雷頓Margaret M. Brayton)如何推動博物館兒童教育工作。超乎預期的是,此舉吸引世界各地博物館及文化領域的女性工作者,分享她們在職場上的難題與挑戰。

 

Podcast熱潮,不受時空限制的聽覺饗宴

近年來Podcast在國內外爆紅,不僅因為操作介面簡單、不受時空限制,也很適合在通勤、上班或居家隔離期間聆聽。博物館可以善用Podcast低成本與議題多樣的特性介紹館藏,或邀請專家與博物館迷一起線上對談。想知道怎麽應用Podcast推廣博物館內容嗎?你可以從這篇Podcast列表尋找靈感。

 

21世紀是個急速變化的時代,ICOM希望上述方案能協助博物館數位轉型成功,在疫情期間依然能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還想看更多案例嗎?延伸閱讀還有許多精彩案例等你來探索!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一、線上典藏開放

二、線上導覽與展覽

三、主題標籤與競賽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