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下臺灣的氣溫持續上升,平地超過36°C高溫日數也持續增加!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以下稱科工館)參與行政院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簡稱國科會)推動之「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簡稱TCCIP)」計畫,與國科會自然處、TCCIP計畫辦公室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共同舉辦「氣候任性.臺灣韌性—高溫篇」特展。國科會之TCCIP科學團隊,以長期建構專屬臺灣在地化的氣候變遷資料庫為基礎,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未來我們可能要面對的高溫環境,以及臺灣因應氣候條件改變所發展出來的調適策略,一起學習與極端天氣共存的方法,防患於未然。展示內容涵括三個面向,有「與氣候共存」、「高溫的衝擊:從全球到臺灣」、臺灣各地因應都市熱島效應以及畜牧業面對高溫所提出的「調適與策略」,調適與策略的展示內容,特別邀請到TCCIP計畫團隊的國立成功大學建築與氣候研究室(BCLab)團隊與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團隊分享科學成果如何實踐於調適。展期自2025年3月27日(週四)至2025年5月18日(週日),於科工館地下一樓「氣候變遷」廳展出。展期結束後,本特展以環景技術將特展轉換為實境的線上展,由國家發展委員會融入雙語元素計畫支持,提供雙語語音的線上導覽。
2025年1月美國加州發生嚴重的野火,引起全世界廣泛的討論,高溫帶來的衝擊相信給民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者,根據科工館的調查,9成的觀眾對「氣溫超過36℃的天數增加」感到擔心,其中有67%表示非常擔心。因此,科工館為回應社會大眾的憂慮,今年特展以「高溫篇」為主題,聚焦於氣候變遷下全球與臺灣的高溫。透過圖文並茂、高溫劇場、心理遊戲等多種互動展示方式,說明氣候變遷、全球暖化與臺灣有何關係;因氣候變遷而加劇的都市熱島效應,臺北、臺中、高雄如何因地制宜,實行調適措施;而乳牛們因熱緊迫而感到不適,畜牧業者如何協助牠們調適,從而增加牛乳產量呢?面對高溫,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麼調適因應,既讓生活感到舒適,也讓身為世界公民的我們可以為生活的環境做出貢獻呢?
大自然中的動物,各有抗熱妙招;大象透過搧動耳朵製造氣流,促進頭部散熱;松鼠把蓬鬆的尾巴舉到背上遮擋陽光,有如撐把陽傘;狐獴覺得熱時,會趴在比較涼的地面上散熱;犀牛會讓身體表面塗上一層泥漿,達到持久防曬的效果…。科工館所推出的「抗熱妙招心理測驗遊戲」,讓觀眾測試看看個人生活中應付高溫的習慣,和哪一種動物相像?此外,科工館還提供其他抗熱減碳處方箋幫助觀眾降溫。
特展中有一台自動販賣機,它要「賣你一個未來」,你是否願意落實氣候行動呢?回答販賣機的問題,愈懂全球與臺灣的高溫,才知如何調適,答題過關者將可得到一組動物「相框小卡」;讓你許下承諾,分享抗熱小妙招,帶回抗熱處方箋。相框共有7組不同抗熱動物,搭配7句氣候文學小品,可以帶回家細細品味與回憶。數量有限!有系列收集控的觀眾,不容錯過。
從全球到臺灣,這些已經發生的高溫現象與未來推估,預告人們應及早因應、省思與做出一些改變。2030年已近在咫尺,做一點改變,不止是為了下一代,更是為了我們自己。
指導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處
補助計畫: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臺、國家發展委員會雙語政策
計畫辦公室: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執行單位: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展覽日期:2025/03/27-2025/05/18
展覽地點: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北館 地下一樓氣候變遷展示廳 (807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720號)
連絡電話:代表號(07)380-0089分機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