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臺大博物館群:2025/1/10【南方的林業與林業的南方:變更之地紀錄片放映暨座談會】

【活動資訊】
時間:2025年1月10日(五) 14:00-16:00 (敬請提早入席)
地點: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2 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1段2號,鄰近板南線善導寺站)
形式:實體與會、線上收聽
指導單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主辦單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
承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國立屏東大學、三月影像工作室
連絡方式:臺大地理 407 研究室 02-3366-5826 張小姐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9amJqPiBrsJ4f2Gh9
更多活動資訊請見團隊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view/407-forest-studio/homepage
主講者:
洪廣冀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李馨慈(國立屏東大學文化發展原住民專班副教授)
活動介紹:
「我家長輩也在林班工作過,你要不要來訪問他?」自從我們開始記錄林業耆老的口述歷史,這樣的邀請頻頻響起,彷彿山林中的回聲般,帶領我們對聆聽長輩對山林的濃厚情感。
「林班」是臺灣國有林地的劃分方式,類似土地地籍編碼,便於標示特定林地位置及進行管理。多年來的林業史研究與耆老訪談,使我們深刻體會到過去對臺灣林業歷史的認識過於片面。學界多聚焦於高價值的針葉樹和大規模的伐木場,卻忽略了那些蔓延在淺山間的廣遼闊葉林。尤其是屏東林區,這片常綠闊葉林承載著一段不同於刻板印象的歷史——這裡是戰後史無前例「大造林時代」的核心之一,樹影深處還藏著人們未曾聽聞的故事。
2022 年,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與臺灣大學、屏東大學團隊合作,訪談前屏東林區管理處退休職員及林業耆老,記錄了 25 位林業歷史人物的生命片段;2023年,研究團隊深入研究「林相變更」歷史,並邀請紀錄片導演蔡弦剛製作紀錄片《變更之地》,試圖喚起人們對這段大造林時代的共鳴。
「林相變更」計畫在逾半世紀前的1965至1976年間展開,目的是砍除低價值的原始林、改種高價值人造林。屏東林區的前身——恆春林區雙流地區,成為此計畫的起點;如今,這片地區已變成雙流森林遊樂區。透過屏東林區林相變更的研究,我們不僅展現了一段以「造林」為主題的林業史,更揭示了近代原住民族勞動歷史中關鍵的「林班世代」一頁,他們輾轉於各林班地辛勤工作,而原住民族群與山林土地的關係也隨之產生變化。
這段研究之路仍在延續。2024年,屏東分署再度與臺灣大學研究團隊攜手,進一步探究曾隸屬「楠濃林區管理處」的高雄山區林相變更歷史。楠濃林區的地形、氣候與人文條件皆與恆春林區不同,我們期待能挖掘更多這片山林的故事。
就在2023年,我們已成功在高雄六龜及屏東舉辦《變更之地》紀錄片放映會,吸引破百人參與,其中包括親歷這段歷史的林班耆老,被影像再度召喚出年輕記憶的耆老們,拋出了更多關於山林土地的記憶和往事,令我們深刻體會了歷史的漣漪效應,能夠震盪出深埋島嶼地層的更多故事。
而在2025 年,我們將帶著這段南方山林的故事前往臺北。誠摯邀請您來參加這場在臺北的《變更之地》紀錄片放映會,一同感應這來自歷史的漣漪與共振,將會篩出怎樣的山林老故事、土地新記憶。期待您與我們一同見證這段臺灣林業的珍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