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訊】關於美術館實踐公平性、多元性、包容性的策略建議

 
撰文:王惇蕙 (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組) 

2018年9月,Ithaka S+R 和 The 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發表一份關於美術館公平性 (Equity) 、多元性 (Diversity) 、包容性 (Inclusion) 的報告。研究對象為八個美國的美術館,以美術館公平性、包容性、多元性的現況和策略為基礎,加上縝密的現地觀察與訪查,爬梳三大主題,提出十四項建議,提供美術館和文化機構的決策者參考。 

八個美術館分別是匹茲堡的安迪沃荷美術館 (The Andy Warhol Museum) 、布魯克林藝術博物館 (Brooklyn Museum)、休士頓當代藝術博物館 (Contemporary Arts Museum Houston)、底特律當代藝術博物館 (Detroit Institute of Arts)、洛杉磯郡立美術館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hicago)、哈林區工作室博物館 (Studio Museum in Harlem)、亞特蘭大的斯佩爾曼學院博物館 (Spelman College Museum of Fine Art),2017年分別以3至5日的現地勘查,訪問12至20位館員、董事會成員、合作夥伴、觀眾,觀察會議、活動、空間,彙整三大主題:第一,博物館的管理階層和組織架構;第二,和社群的連結;第三,藏品和觀眾的發展。 

扣緊三大主題,十四項建議是上述美術館正在實踐,或是納入發展策略的內容:

1. 以包容性的精神,放寬徵才的條件,任用非博物館或藝術相關傳統背景的人,讓他們帶入新的人際網路、創造新價值;
2. 發展強大的指導關係,資深的館員可以帶著新進的館員進入既有的博物館網絡,也可以提供職涯的建議;
3. 支付實習生薪水;
4. 拓展董事會的多元性;
5. 組織內部,創造跨組別、跨階層的場合,讓大家毫無顧忌地談論公平性;
6. 重新釐清價值的定義;
7. 瞭解誰是博物館的觀眾,以及他們如何評價及使用博物館資源;
8. 有系統地為新的社群,創造和博物館文化、專業接觸的途徑;
9. 思考博物館建築和設計的象徵意義;
10. 主動參與社會爭議,作為大眾對話、聆聽、建立信任的機會;
11. 以其它組織結盟,運用結盟的夥伴關係接觸新的社群,拓展觀眾的多元性;
12. 雇用來自館方希望拓展的社群背景之教育工作者,讓這些教育工作者有更多在博物館領域運用其教育專長的機會,促進博物館之近用性;
13. 追求近用性和包容性時,兼顧策展與學術專業;
14. 降低教育部門和策展部門的緊張關係,找出雙方可以合作的面向。

 透過這份報告,能看出八個美術館在公平性、多元性、包容性的議題實踐上,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的挑戰。報告提出的終極建議:「美術館應以源源不絕的點子,以不同的方式,在各種地方實踐,就能找到最為人接受的 (adopt) 、最適合的 (adapt) 模式,落實公平性、多元性、包容性。」 

 

關鍵詞:公平性、多元性、包容性、近用
Keywords: Equity, Diversity, Inclusion, Accessibility


資訊來源:

 

 

 

閱讀更多系列文章:【國內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