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訊】戰爭、遷徙、共同體的產生

博物館如何幫助難民

 

有人權/女權倡議者、行動主義策展人等多重身分的芝加哥市府全球事務研究員Masum Momaya,去年 (2017) 二月參加了國際城市博物館委員會 (CAMOC) 在雅典舉行的移民工作坊 (Migration Workshop),在與幾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女性難民親身接觸後,Momaya為博物館在協助難民可扮演的角色提出了以下五點建議:

1. 博物館可與教師、醫療人員、律師等與難民貼身工作的專業人員合作,向大眾講述難民的故事。藉由故事感動聽眾、號召改變。

2. 博物館可從難民的故事中召喚聽眾的生命經驗,在所有歷史敍事當中關注有關遷移/ 移民 (migration) 的脈絡。廣義而言,我們都是移民/ 遷徙者,無論是在國際之間、城鄉之間、或是在舊時代與新紀元之間等概念上的遷移。

3. 博物館展覽經常受限於單一社群的文化視角或歷史敍事,間而導致對社群間歧異之強調。博物館不妨從共同點的角度出發,聚焦於故事中關於建立社群的主題與生命經驗之共性我們都是在某個歷史特定時刻一起生活在某處的生命共同體。

4. 在邀請難民走入博物館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瞭解一般城市人口進博物館的比例已經有限。博物館應當走向館外、走入社群、走進難民營,就像無國界策展人所在做的一樣,讓博物館走出圍牆。

5. 博物館可與非政府及教育機構攜手,成為提供語言課程、技術訓練、公民教育的理想場所。位於紐約的 Queens Museum 即提供類似課程與教育環境,是博物館成為難民與社群/ 社區中心之範例。

 

雖然台灣尚毋須直接面對因近年戰禍而遷徙流亡的難民問題,但博物館同樣可扮演個體的生命經驗與社群之間的橋樑,創造更加友善、包容、多元的共同體,故仍有許多可借鏡處。此文是Momaya參加國際城市博物館委員會 (CAMOC) 工作坊後的筆記,獲得ICOM旗下各委員會及博物館人高度的迴響。Momaya 並感歎就在她飛往歐洲參加CAMOC工作坊的同時,美國對來自七個國家的居民發出了禁止入關的行政令,在工作坊當中直接與難民面對面聆聽故事的Momaya認為,博物館必須極力延伸其在社會當中所能扮演的角色,以期改善眼前險峻的局勢。

 

資訊來源:

 

 

更多系列文章:【國內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