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之島新訊】解密!追查犯罪歷史與刑偵故事:溫哥華警察檔案博物館

館內彩繪玻璃註明1986年開館,其原名為「溫哥華警察百年紀念博物館」,裝飾圖樣也顯示當年的皇家騎警騎的是鐵馬。(黃憶欣 攝影)

作者:黃憶欣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管理碩士、加拿大資深媒體工作者

溫哥華警察檔案博物館(Vancouver Police Museum and Archives, VPMA)坐落在唐人街和蓋士鎮間歷史建物群中,對面是市中心社區法院,旁邊仍是市警局辦公室與警車頻繁進出的入口,因此造訪該館時頗有今昔對比的臨場感。雖與警局有密不可分的關聯性,但該館是一家獨立的博物館,由溫哥華警察歷史學會創立於1986年。

VPMA入口大門上方仍保留原建物字樣。其建築前身是死因庭和屍檢大樓(Coroner’s Court),過去為審查死因的小法庭,被傳喚的證人和小型陪審團會於其中,協助法醫查明真相。(黃憶欣 攝影)

從走進入口開始,舊門房的老式打字機、電話,已讓人有身歷其境之感,拾階而上,大型圖片及海報記錄了1918年交通警察成立以來參與慶典的特殊時刻。

舊有分析實驗室入口,現為檔案室。其檔案館於2017年正式開放,收藏包含文件、報告、照片、影音和口述歷史等。另設有圖書館,其中包含實驗分析使用的醫學和法醫學期刊,及警務和執法歷史的出版品等。(黃憶欣 攝影)
展覽結合屍檢空間,循線追蹤法醫科學與犯罪故事

館內重建於1970年代的屍檢室至今仍保存完好,室內明亮寬敞,解剖台和相關設備存放在內,還有人體標本和病理分析資料展示在兩側牆面,說明基本驗屍知識,例如,人體器官相較正常重量值超出或短少,則顯示有不尋常之處,以及如何運用生態學和毒理學方法來分析切片,找出神秘死亡事件的答案。

明亮的屍檢室原先是法醫忙碌工作的地方。(黃憶欣 攝影)
屍檢工具和器官檢驗紀錄。(黃憶欣 攝影)

而溫哥華史上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謀殺案證物,也呈現在VPMA特展「真實犯罪」(True Crime)。幾宗大案轟動一時,都是加拿大的頭條新聞,包括悲慘的「樹林裡的兒童」(Babes in the Woods)謀殺案、臭名昭彰的「奶昔謀殺案」(Milkshake Murder)、「保羅家」(The Pauls)滅門血案等,這些真實故事比小說更曲折離奇,展覽中呈現犯罪現場的原始證據、罕見照片,以及每宗案件所使用的調查技術的詳細進展。

真實犯罪案件檔案仍留存於VPMA,展覽可見部分證物,但基於隱私之故不得攝影。而部分懸而未決的「冷案」,警方也設立網站「溫哥華警察局冷案專案組」,呼籲民眾持續提供線索,待新技術在未來帶來突破!

真實犯罪展收錄多宗溫哥華駭人聽聞的謀殺案,為保有受害者隱私,生物證據如骨骸不得攝影。(黃憶欣 攝影)
槍砲彈藥中的城市黑暗史與當代議題

不同於其他軍警類型的博物館,VPMA並沒有著墨太多歌功頌德的英勇事蹟,反而挖掘隱於罪證、刑偵背後的故事,如「大頭照:溫哥華過去的一頁」特展(Mugshots:A page from Vancouver’s past)帶領觀眾探索城市中時常被隱藏的負面故事。

罪犯大頭照和犯罪紀錄,描繪出溫哥華歷史的黑暗面。(黃憶欣 攝影)

細看罪犯資料包括正面和側面大頭照,記錄有姓名、國籍、職業和被控罪名,以及犯罪簡歷。例如,照片中的黃龍基(Wong Long Kit)來自中國,1913年9月因襲擊罪被拘捕。在閱讀罪犯個人敘述的同時,還能了解早期如何使用照片進行刑事調查,展場也提供專業罪犯大頭拍背景,供觀眾自拍。

罪犯紀錄中有華裔因襲擊中文報編輯而被定罪。(黃憶欣 攝影)

此外,館內也展示罕見的凶器收藏,許多土製變造武器讓人啞然失笑,如彎曲的叉子和餐刀,不僅有創意,有些還具備獨特的美感。

目前加拿大正探討大城市禁槍政策。該館「槍支文化」特展(Gun Culture)也為觀眾提供思辨議題的觀點,其中不僅回顧槍支的流變、槍支擁有權的歷史也深入探究政治運動如何影響社會對槍支的看法,以及是否應該禁槍。如現代槍支文化是由對國家認同、時事以及個人權利和安全概念的關注所塑造的,但從歷史上看,使用槍支的原因與今天有很大不同。

罕見的改裝武器,從火力強大的狙擊長槍、手榴彈,到小李飛刀、忍者飛鏢、流星錘、狼牙棒,都超乎正常人所想像。(黃憶欣 攝影)
以個人故事探索加拿大法醫學發展

館方新特展「成為萬斯」(Becoming Vance: Canada’s Sherlock Holmes)展出被譽為「加拿大福爾摩斯」的John FCB Vance,是該國第一位法醫調查員。

溫哥華警察博物館館長 Pamela Roberts表示,此展覽紀念一位在調查中孜孜不倦地尋找真相的人。她強調利用法證來尋找真相比定罪更重要,也感謝Vance孫輩提供數百件文物和紀錄,包括剪報、案件筆記和個人日記,這些資料有助於勾勒出近一個世紀前溫哥華犯罪活動的具體情景,也為觀眾提供認識城市歷史的新視角。

Vance使用的指紋辨識放大鏡。其研發許多重要的法醫科學技術,甚至北美地區經常需要引用他的調查技能。(黃憶欣 攝影)
從屍檢大樓到博物館,太平間的新功能?!

據館方資料,從1932到1980年間,這裡也被用作溫哥華市的太平間,估計超過兩萬具的屍體,曾從這座建物的大門運送進來。至今這些冷冰冰的鋼板抽屜,毫不忌諱地在觀眾面前敞開,甚至觀眾還可「認養停屍櫃」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變成幽默的另類體驗。

可認養的停屍櫃,提供包括抽屜上姓名標籤,及附有個人化設計的模擬死因、模擬死亡證明、大體腳上標籤與一年會員資格,邀請觀眾以詼諧方式支持博物館。(黃憶欣 攝影)

值得注意的是,館內也提供豐富的線上教育資源,提供包含入市竊盜調查、嫌疑人檔案等教案。或是「取證盒」教具箱(Forensics in a Box)可以將法醫遊戲帶回家,為觀眾提供認識刑偵歷史的多元面向。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料來源: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